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19800506-第一百條修法歷程

bill-202103164330000 修正

直轄市、縣(市)議會議長、副議長、鄉(鎮、市)民代表會、原住民區民代表會主席及副主席之選舉,對於有投票權之人,行求期約或交付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約其不行使投票權或為一定之行使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金。
向三人以上以現金方式行賄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項之選舉,有投票權之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許以不行使其投票權或為一定之行使者,亦同。
預備犯前二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預備或用以行求期約或交付之賄賂,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
犯第一項、第二項之罪,於犯罪後六個月內自首者,減輕或免除其刑;因而查獲候選人為正犯或共犯者,免除其刑。在偵查中自白者,減輕其刑;因而查獲候選人為正犯或共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說明
一、增訂第二項。

二、原第二至六項移列為三至七項。

三、民主政治之基石建立在公平、公正之選舉制度,使選民得以在候選人公平競選之程序中,挑選適當優秀之人才擔任國家之重要公職。以賄選方式當選者,為回收其付出之賄賂,勢必利用職務之機會,圖謀不法之利益,導致賄選與貪瀆形成惡性循環,同時腐蝕民主政治之根。

四、又因近幾次大選,賄選樣態多元,行賄者及受賄者對投票行、受賄之犯行,往往均無罪責感,而其中以現金行賄者意圖最為明顯,因現金的流通性高,行賄犯意更為具體,也更顯示行賄者引誘。而受賄者之目的然現行刑罰所科處之刑度,亦不足使行賄者知所警惕。為彰顯賄選行為之惡性,並有效嚇阻賄選犯行,爰增訂第二項向三人以上使用現金行賄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瀏覽版本全文

bill-1050912070100200 修正

直轄市、縣(市)議會議長、副議長、鄉(鎮、市)民代表會、原住民區民代表會主席及副主席之選舉,對於有投票權之人,行求期約或交付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約其不行使投票權或為一定之行使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選舉,有投票權之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許以不行使其投票權或為一定之行使者,亦同。
預備犯前二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預備或用以行求期約或交付之賄賂,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
犯第一項、第二項之罪,於犯罪後六個月內自首者,減輕或免除其刑;因而查獲候選人為正犯或共犯者,免除其刑。在偵查中自白者,減輕其刑;因而查獲候選人為正犯或共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說明
一、第一項至第三項未修正。

二、第四項修正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九十九條說明二。

三、第五項刪除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九十七條說明二。另配合第五項之刪除,現行第六項移列為第五項。
瀏覽版本全文

19800506-三讀 制定

中央公職人員選舉,由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長督率各級檢察官;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由該管法院首席檢察官督率所屬檢察官分區查察,自動檢舉有關妨害選舉、罷免之刑事案件,並接受機關、團體或人民是類案件之告發、告訴、自首,即時開始偵查,為必要之處理。
前項案件之偵查,檢察官得依刑事訴訟法及調度司法警察條例等規定,指揮司法警察人員為之。

瀏覽版本全文

19830628-三讀 修正

中央公職人員選舉,由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長督率各級檢察官;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由該管法院檢察處首席檢察官督率所屬檢察官,分區查察,自動檢舉有關妨害選舉、罷免之刑事案件,並接受機關、團體或人民是類案件之告發、告訴、自首,即時開始偵查,為必要之處理。
前項案件之偵查,檢察官得依刑事訴訟法及調度司法警察條例等規定,指揮司法警察人員為之。

說明
一、第一項文字修正,於「首席檢察官」之上加「檢察處」三字。
二、第二項後段增訂對司法警察人員之特別規定,促其注意,自動執行職務,加強其責任。
瀏覽版本全文

19910716-三讀 修正

中央公職人員選舉,由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督率各級檢察官;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由該管法院檢察署檢察長督率所屬檢察官,分區查察,自動檢舉有關妨害選舉、罷免之刑事案件,並接受機關、團體或人民是類案件之告發、告訴、自首,即時開始偵查,為必要之處理。
前項案件之偵查,檢察官得依刑事訴訟法及調度司法警察條例等規定,指揮司法警察人員為之。

說明
配合法院組織法有關條文之修正,將第一項中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長」修正為「檢察總長」,該管法院「檢察處首席檢察官」修正為「檢察署檢察長」。
瀏覽版本全文
本頁使用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