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19800506-第七十六條修法歷程

bill-1050219070203800 修正

罷免案以被罷免人原選舉區選舉人為提議人,由提議人之領銜人三人,填具罷免提議書一份,檢附罷免理由書正、副本各一份,提議人名冊二份,向選舉委員會提出。
前項提議人人數應為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一以上,其計算數值尾數如為小數者,該小數即以整數一計算。
第一項提議人名冊,應依規定格式逐欄詳實填寫,並填具提議人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及戶籍地址分村(里)裝訂成冊。罷免理由書以不超過五千字為限。
罷免案,一案不得為二人以上之提議。但有二個以上罷免案時,得同時投票。
罷免案表件不合前二項規定者,選舉委員會應不予受理。

說明
為保障憲法賦予人民罷免之基本權利,讓罷免案能夠成案,將現行規定之提議人數降低為百分之一。
瀏覽版本全文

bill-1050226070201900 修正

罷免案以被罷免人原選舉區選舉人為提議人,由提議人之領銜人三人,填具罷免提議書一份,檢附罷免理由書正、副本各一份,提議人名冊二份,向選舉委員會提出。
前項提議人人數應為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一以上,其計算數值尾數如為小數者,該小數即以整數一計算。
第一項提議人名冊,應依規定格式逐欄詳實填寫,並填具提議人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及戶籍地址分村(里)裝訂成冊。罷免理由書以不超過五千字為限。
罷免案,一案不得為二人以上之提議。但有二個以上罷免案時,得同時投票。
罷免案表件不合前二項規定者,選舉委員會應不予受理。

說明
人民之罷免權乃受憲法第十七條保障之基本權利,為使罷免案較易成案爰將現行規定之提議人數門檻降低為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一以上。
瀏覽版本全文

bill-1050301070200300 修正

罷免案以被罷免人原選舉區選舉人為提議人,由提議人之領銜人三人,填具罷免提議書一份,檢附罷免理由書正、副本各一份,提議人名冊二份,向選舉委員會提出。
前項提議人人數應為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千分之五以上,其計算數值尾數如為小數者,該小數即以整數一計算。
第一項提議人名冊,應依規定格式逐欄詳實填寫,並填具提議人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及戶籍地址分村(里)裝訂成冊。罷免理由書以不超過五千字為限。
罷免案,一案不得為二人以上之提議。但有二個以上罷免案時,得同時投票。
罷免案表件不合前二項規定者,選舉委員會應不予受理。

說明
鑑於罷免相關規定,需經提出、連署、投票三階段,實際上決定罷免案通過與否,取決最後投票階段,因此,前二階段成立門檻不宜過高,以免實際限制人民罷免權之行使,爰參考公民投票法第10條第1項規定,將現行規定之提議人數降低為千分之五,如修正條文所示,以保障憲法賦予人民罷免之參政基本權。
瀏覽版本全文

19800506-三讀 制定

罷免案經查明連署合於規定後,選舉委員會應為罷免案成立之宣告;其不合規定經宣告不成立之罷免案,原提議人對同一被罷免人自宣告不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再為罷免案之提議。

瀏覽版本全文

20021231-三讀 修正

選舉委員會收到罷免案連署人名冊後,立法委員、直轄市議員、直轄市長、縣(市)長之罷免應於四十日內,縣(市)議員、鄉(鎮、市)長之罷免應於二十日內,鄉(鎮、市)民代表、村(里)長之罷免應於十五日內,查對連署人名冊,有左列各款情事之一者,應予刪除。但第一款之情事,選舉委員會應逕為不成立之宣告:
一、連署人不合第七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者。
二、連署人有第七十四條第三項規定情事者。
三、連署人姓名、戶籍地址書寫錯誤或不明者。
四、連署人未填具本人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或有錯誤、不明者。
五、連署人名冊未經連署人簽名或蓋章者。
六、連署人連署,有偽造情事者。
前項連署人名冊,經查對後,選舉委員會應重行核實連署人數,為罷免案成立或不成立之宣告;經宣告不成立之罷免案,原提議人對同一被罷免人自宣告不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再為罷免案之提案。

說明
一、將本法施行細則第八十五條第一項有關罷免案連署人名冊查對之期限及方式,提升至本條規定,並增列連署人名冊應予刪除情事,俾資周延。
二、原條文第一項移列為第二項,將本法施行細則第八十五條規定移列,並酌作文字修正。
瀏覽版本全文
本頁使用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