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內容 | 前內容 | |
---|---|---|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為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 |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為財政部證券管理委員會。 | |
[說明]
鑑於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之更名,及參照期貨交易法第四條關於主管機關之規定,將證券交易主管機關更為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以求一致。
|
||
本法所稱有價證券,謂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及經財政部核定之其他有價證券。 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及前項各種有價證券之價款繳納憑證,或表明其權利之證書,視為有價證券。 前二項規定之有價證券,未印製表示其權利之實體有價證券者,亦視為有價證券。 |
本法所稱有價證券,謂政府債券及公開募集、發行之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及經財政部核定之其他有價證券。 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及前項各種有價證券之價款繳納憑證或表明其權利之證書,視為有價證券。 |
|
[說明]
一、配合主管機關改隸,爰修正第一項。
二、為配合有價證券無實體發行制度之建立,及為避免無實體發行以帳簿劃撥登錄,因未印製實體有價證券,是否屬有價證券之爭議,爰將有價證券無實體發行以帳簿劃撥登錄,未印製實體有價證券者,亦規定視為有價證券,以杜爭議,爰增訂第三項。 |
||
本法所稱發行,謂發行人於募集後製作並交付,或以帳簿劃撥方式交付有價證券之行為。 前項以帳簿劃撥方式交付有價證券之發行,得不印製實體有價證券。 |
本法所稱發行,謂發行人於募集後製作並交付有價證券之行為。 | |
[說明]
有價證券募集後之發行若能採取帳簿劃撥方式直接進入集中保管系統,不但可提高集中保管之「集中度」有助於提高日後帳簿劃撥制度之效率,減省印製並交付實體有價證券之勞務與費用,對於投資人可省去領取、保管等手續並避免遺失、竊盜或滅失等風險。爰修正第一項,增訂以「帳簿劃撥交付有價證券」之「發行」有價證券型。惟慮及民商法傳統理論均以有價證券係「實體發行」為前提,爰增訂第二項使之更臻明確,並避免理論之爭。
|
||
依本法經營之證券業務,其種類如左: 一、有價證券之承銷及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相關業務。 二、有價證券之自行買賣及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相關業務。 三、有價證券買賣之行紀、居間、代理及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之相關業務。 |
依本法經營之證券業務,其種類如左: 一、有價證券之承銷。 二、有價證券之自行買賣。 三、有價證券買賣之行紀或居間。 |
|
[說明]
世界各國證券商得經營業務之項目及範圍,因地區國家或時間之關係而有所不同,為擴大我國證券商得經營業務之範圍,及因應我國證券市場自由化、國際化之需要,有必要概括規定相關業務之項目,以避免掛一漏萬,爰於各款增訂概括規定。
|
||
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募集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與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及基金保管機構之自有財產,應分別獨立。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及基金保管機構就其自有財產所負債務,其債權人不得對於基金資產為任何之請求或行使其他權利。 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由財政部定之。 |
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募集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與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及基金保管機構之自有財產,應分別獨立。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及基金保管機構就其自有財產所負債務,其債權人不得對於基金資產請求扣押或行使其他權利。 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由財政部定之。 |
|
[說明]
基金是獨立於公司的資產之外,所以公司的債權人應不得對基金請求扣押或主張任何權益。爰修正第一項為:「......其債權人不得對基金資產為任何之請求或行使其他權益。」
|
||
證券投資顧問事業或證券投資信託事業接受客戶全權委託投資之資金,與證券投資顧問事業或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及保管機構之自有財產,應分別獨立。證券投資顧問事業或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及保管機構對其自有財產所負債務,其債權人不得對客戶委託之資金及以該資金購入之資產,為任何之請求或行使其他權利。 證券投資顧問事業或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經營接受客戶全權委託投資業務之管理辦法及其營業保證金,由財政部定之。 |
||
[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規定證券投資顧問事業或證券投資信託事業接受客戶全權委託投資之資金具有獨立性,以保障該資金安全。 三、授權訂定經營接受客戶全權委託投資業務之管理辦法,以確保該業務之正常運作。 |
||
股票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未於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其股權分散未達主管機關依第二十二條之一第一項所定標準者,於現金發行新股時,除主管機關認為無須或不適宜對外公開發行者外,應提撥發行新股總額之一定比率,對外公開發行,不受公司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三項關於原股東儘先分認規定之限制。 股票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於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開發行股票公司,於現金發行新股時,主管機關得規定提撥發行新股總額之一定比率,以時價向外公開發行,不受公司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三項關於原股東儘先分認規定之限制。 前二項提撥比率定為發行新股總額之百分之十。但股東會另有較高比率之決議者,從其決議。 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提撥向外公開發行時,同次發行由公司員工承購或原有股東認購之價格,應與向外公開發行之價格相同。 |
股票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未於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其股權分散未達主管機關依第二十二條之一第一項所定標準者,於現金發行新股時,除主管機關認為無須或不適宜對外公開發行者外,應提撥發行新股總額之一定比率,對外公開發行,不受公司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一項關於原股東儘先分認規定之限制。 股票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於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開發行股票公司,於現金發行新股時,主管機關得規定提撥發行新股總額之一定比率,以時價向外公開發行,不受公司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一項關於原股東儘先分認規定之限制。 前二項提撥比率定為發行新股總額之百分之十。但股東會另有較高比率之決議者,從其決議。 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提撥向外公開發行時,同次發行由公司員、工承購或原有股東認購之價格,應與向外公開發行之價格相同。 |
|
[說明]
公司發行新股,原股東有優先認購權,係於公司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三項規定,故修正原條文第一、二項中「第一項」等字為「第三項」。
|
||
股票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於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司,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得經董事會三分之二以上董事之出席及出席董事超過二分之一同意,於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或證券商營業處所或依第四十三條之一第二項規定買回其股份,不受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 一、轉讓股份予員工。 二、配合附認股權公司債、附認股權特別股、可轉換公司債、可轉換特別股或認股權憑證之發行,作為股權轉換之用。 三、為維護公司信用及股東權益所必要而買回,並辦理銷除股份者。 前項公司買回股份之數量比例,不得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十;收買股份之總金額,不得逾保留盈餘加發行股份溢價及已實現之資本公積之金額。 公司依第一項規定買回其股份之程序、價格、數量、方式、轉讓方法及應申報公告事項,由主管機關以命令定之。 公司依第一項規定買回之股份,除第三款部分應於買回之日起六個月內辦理變更登記外,應於買回之日起三年內將其轉讓;逾期未轉讓者,視為公司未發行股份,並應辦理變更登記。 公司依第一項規定買回之股份,不得質押;於未轉讓前,不得享有股東權利。 公司於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或證券商營業處所買回其股份者,該公司其依公司法第三百六十九條之一規定之關係企業或董事、監察人、經理人之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利用他人名義所持有之股份,於該公司買回之期間內不得賣出。 第一項董事會之決議及執行情形,應於最近一次之股東會報告;其因故未買回股份者,亦同。 |
||
[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第一項參考美、英、日、德等國立法例,明定股票上市、上櫃之公司得經董事會決議買回其股份之情事,其股份之買回不受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 三、為避免公司買回自己股份之數量及所運用之資金,漫無限制將損及債權人與股東權益,爰增訂第二項。 四、為防範公司買回自己股份時發生內線交易或操縱股價,基於管理之需要,增訂第三項。 五、公司買回之股份除其為轉讓予員工部分,規定半年內必須處理外,依其他目的買回之部分,則可由公司視市場狀況出售,惟仍不宜無限期持有,故訂定庫藏期限最高為三年,訂定第四項。 六、第五項明定公司買回之股份,於未轉讓前不得享有股東權利。 七、為避免公司之關係企業或董事、監察人及經理人等藉機於公司買回自己股份之期間賣出所持有該公司之股份,爰訂定第六項。 八、於第七項明定董事會決議買回股份及執行情形應提股東會報告。 |
||
募集、發行認股權憑證、附認股權特別股或附認股權公司債之公開發行公司,於認股權人依公司所定認股辦法行使認股權時,有核給股份之義務,不受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第六項價格應歸一律與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一項、第二項及第三項員工、原股東儘先分認規定之限制。 前項依公司所定認股辦法之可認購股份數額,應先於公司章程中載明,不受公司法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一項及第二項規定之限制。 |
||
[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促使證券商品種類多樣化,擴大證券市場規模,使公司有較多籌措資金管道,及投資人有更多之投資工具,爰於第一項明定公開發行公司可募集、發行認股權憑證、附認股權特別股、附認股權公司債等證券商品。 三、為順利推動此類商品,提高公司發行意願及投資人投資興趣,宜採可隨時認購之方式,且為免窒礙難行,參酌公司法中有關可轉換股份數額之規定,爰增訂第二項。 |
||
已依本法發行股票之公司,募集與發行有擔保公司債、轉換公司債或附認股權公司債,其發行總額,除經主管機關徵詢目的事業中央主管機關同意者外,不得逾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餘額之百分之二百,不受公司法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之限制。 | ||
[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擴大債券市場規模,俾企業藉發行公司債籌措中長期資金,爰放寬有擔保公司債、轉換公司債及附認股權公司債之發行額度,為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餘額之百分之二百,排除公司法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公司債總額之限制。 三、為因應特殊行業(如電力公司)大量發行公司債之需要,增訂除外規定,經主管機關徵詢目的事業中央主管機關同意者,亦不受公司法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之限制。 |
||
主管機關認為必要時,得隨時指定會計師、律師、工程師或其他專門職業或技術人員,檢查發行人、證券承銷商或其他關係人之財務、業務狀況及有關書表、帳冊,並向主管機關提出報告或表示意見,其費用由被檢查人負擔。 | ||
[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強化主管機關檢查之績效,賦予主管機關得隨時指定具備專業技術、知識及經驗之專業人員,更深入檢查財務、業務狀況及有關書表、帳冊,以保障投資安全。 |
||
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時,對於已依本法發行有價證券之公司,得以命令規定其於分派盈餘時,除依法提出法定盈餘公積外,並應另提一定比率之特別盈餘公積。 已依本法發行有價證券之公司,申請以法定盈餘公積或資本公積撥充資本時,應先填補虧損;其以資本公積撥充資本者,應以其一定比率為限。 |
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時,對於已依本法發行有價證券之公司,得以命令規定其於分派盈餘時,除依法提出法定盈餘公積外,並應另提一定比率之特別盈餘公積。 已依本法發行有價證券之公司申請以法定盈餘公積或資本公積撥充資本時,應先填補虧損,不適用公司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第一項但書之規定;其以土地增值或資產重估增值之資本公積撥充資本者,應以其增值淨額之一定比率為限。 |
|
[說明]
一、基於證券交易法和公司法在適用上,本法原條文意義模糊,徒增困擾,故將第二項中「不適用公司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第一項但書之規定」字串刪除。
二、另第二項增列申請資本公積撥充資本及將原條文「以土地增值或資產重估增值之資本公積撥充資本者,應以其增值淨額之一定比率為限。」修正為「其以資本公積撥充資本者,應以其一定比率為限」。 |
||
有價證券買賣之給付或交割,應以現款、現貨為之。但已上市之有價證券買賣,其交割期間及預繳買賣證據金數額,得由主管機關以命令定之。 證券集中保管事業保管之有價證券,其買賣之交割,得以帳簿劃撥方式為之;其作業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以證券集中保管事業保管之有價證券為設質標的者,其設質之交付,得以帳簿劃撥方式為之,並不適用民法第九百零八條之規定。 證券集中保管事業以混合保管方式保管之有價證券,由所有人按其送存之種類、數量分別共有;領回時,並得以同種類、同數量之有價證券返還之。 證券集中保管事業為處理保管業務,得就保管之股票、公司債以該證券集中保管事業之名義登載於股票發行公司股東名簿或公司債存根簿。證券集中保管事業於股票、公司債發行公司召開股東會、債權人會議,或決定分派股息及紅利或其他利益,或還本付息前,將所保管股票及公司債所有人之本名或名稱、住所或居所及所持有數額通知該股票及公司債之發行公司時,視為已記載於公司股東名簿、公司債存根簿或已將股票、公司債交存公司,不適用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一項、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二百六十條及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三項之規定。 前二項規定於政府債券及其他有價證券準用之。 |
有價證券買賣之給付或交割,應以現款、現貨為之。但已上市之有價證券買賣,其交割期間及預繳買賣證據金數額,得由主管機關以命令定之。 證券集中保管事業保管之有價證券,其買賣之交割,得以帳簿劃撥方式為之;其作業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以證券集中保管事業保管之有價證券為設質之標的者,其設質之交付,得以帳簿劃撥方式為之,並不適用民法第九百零八條之規定。 證券集中保管事業保管之股票,經證券集中保管事業將所保管股票號碼、股票所有人之本名或名稱、住所或居所及所持有股數通知該股票之發行公司時,視為已記載於公司股東名簿或已將股票交存公司,不適用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一項及第一百七十六條之規定。 |
|
[說明]
一、第四項新增,明定證券集中保管事業對混合保管有價證券所有權之歸屬理均應先經主管機關之核准始得為之。
二、集中保管事業所保管有價證券,除股票之過戶有排除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一項及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之必要外,公司債納入集中保管後,其過戶亦須排除公司法第二百六十條及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爰修正第四項,移列為第五項。另增列證券集中保管事業就集中保管之股票得以自己名義登載於股東名簿;另集中保管事業於股票發行公司召開股東會或決定分派權息前,應依本項規定通知該發行公司,俾發行公司得據以通知股票所有人行使股權;有關公債之銷除前手及過戶事項亦有適用擬制人名義作法之必要,併規定於本項。 |
||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不得充任證券商之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其已充任者,解任之,並由主管機關函請經濟部撤銷其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登記: 一、有公司法第三十條各款情事之一者。 二、曾任法人宣告破產時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其他地位相等之人,其破產終結未滿三年或調協未履行者。 三、最近三年內在金融機構有拒絕往來或喪失債信之紀錄者。 四、依本法之規定,受罰金以上刑之宣告,執行完畢,緩刑期滿或赦免後未滿三年者。 五、違反第五十一條之規定者。 六、受第五十六條及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解除職務之處分,未滿三年者。 |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不得充任證券商之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其已充任者,解任之,並由主管機關函請經濟部撤銷其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登記: 一、有公司法第三十條各款情事之一者。 二、曾任法人宣告破產時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與其地位相等之人,其破產終結未滿三年或調協未履行者。 三、最近三年內在金融機構有拒絕往來或喪失債信之紀錄者。 四、依本法之規定,受罰金以上刑之宣告,執行完畢、緩刑期滿或赦免後未滿五年者。 五、違反第五十一條之規定者。 六、受第五十六條及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解除職務之處分,未滿五年者。 |
|
[說明]
依第四款、第六款規定受處分者未滿五年,均不得充任證券商之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影響當事人權益至鉅,且有剝奪工作權過苛之嫌,爰將此二款之年限修正為「未滿三年者」,以昭法治與人權之衡平旨意。
|
||
證券商僱用對於有價證券營業行為直接有關之業務人員,應年滿二十歲,且具備有關法令所規定之資格條件,並無左列各款情事之一者: 一、受破產之宣告尚未復權者。 二、兼任其他證券商之職務者。 三、(刪除)。 四、曾犯詐欺、背信罪或違反工商管理法律,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執行完畢、緩刑期滿或赦免後未滿三年者。 五、有前條第二款至第四款及第六款之情事者。 六、違反主管機關依照本法所發布之命令者。 前項業務人員之職稱,由主管機關定之。 |
證券商僱用對於有價證券營業行為直接有關之業務人員,應年滿二十歲,並具備有關法令所規定之資格條件,並無左列各款情事之一者: 一、受破產之宣告尚未復權者。 二、兼任其他證券商之職務者。 三、投資於其他證券商者。 四、曾犯詐欺、背信罪或違反工商管理法律,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執行完畢,緩刑期滿或赦免後未滿三年者。 五、有前條第二款至第四款及第六款之情事者。 六、違反主管機關依照本法所發布之命令者。 前項業務人員之職稱,由主管機關以命令定之。 |
|
[說明]
一、本法第四十五條及第五十一條對證券商及其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投資於其他證券商,設有禁止規定,旨在規範證券商間相互投資,避免其藉資金之結合而有操縱、壟斷市場之虞。但證券商雇用之業務人員並非證券商所有權與經營權之實際主體,若亦禁止其投資其他證券商,恐有矯枉過正之嫌,爰刪除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另將「應為有行為能力之中華民國國民」修正為「應年滿二十歲」。
二、第二項刪除「以命令」三字,係為配合其他法令用語作文字修正。 |
||
主管機關發現證券商之董事、監察人及受僱人有違背本法或其他有關法令之行為,足以影響證券業務之正常執行者,除得隨時命令該證券商停止其一年以下業務之執行或解除其職務外,並得視其情節之輕重,對證券商處以第六十六條所定之處分。 | 主管機關發現證券商之董事、監察人及受僱人,有違背本法或其他有關法令之行為,足以影響證券業務之正常執行者,除得隨時命令該證券商解除其職務外,並得視其情節之輕重,對證券商處以第六十六條所定之處分。 前項人員於解除職務後,應由證券商申報主管機關。 |
|
[說明]
原條文規定主管機關發現證券商之董事、監察人及受僱人,有違背相關法令之行為者,得隨時命令該證券商解除其職務,此規定造成證券商之從業人員一旦違規,即不論情節輕重一概遭解除職務處分,致使有心從事證券商或證券服務事業(本法第十八條之一準用本條)等相關業務者,五年內無法任職於證券商或其他相關行業,恐有情輕法重,處分過苛之虞。爰修正為「停止其一年以下業務之執行或解除其職務外」。
|
||
證券商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所發布之命令者,除依本法處罰外,主管機關並得視情節之輕重,為左列處分: 一、警告。 二、命令該證券商解除其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職務。 三、對公司或分支機構就其所營業務之全部或一部為六個月以內之停業。 四、對公司或分支機構營業許可之撤銷。 |
證券商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所發布之命令者,除依本法處罰外,主管機關並得視情節之輕重,為左列處分: 一、警告。 二、命令該證券商解除其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職務。 三、六個月以內之停業。 四、營業許可之撤銷。 |
|
[說明]
一、為使主管機關對違規證券商能視其情節之輕重,為適當之裁量處分,並考量證券商已漸趨大型化,為免其受停業處分後,影響業者營業權益過鉅,且損及廣泛投資人之利益,修正第三款視證券商之違規情節,對公司或分支機構就其所營業業務之全部或一部為一定期間之停業。
二、證券商都有分公司,若有違規將會被處以全部停業之處分造成證券商之嚴重損失,修正第四款得對公司或分支機構營業許可之撤銷。 |
||
證券承銷商出售依第七十一條規定所取得之有價證券,其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 證券承銷商出售依第七十一條規定所取得之有價證券,應依本法之規定,於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為之;其未上市者,得於經主管機關依第六十二條核准之證券經紀商或證券自營商之營業處所為之。 | |
[說明]
增加承銷商出售其所包銷有價證券之銷售管道,不再局限於僅能透過流通市場處理,改由主管機關以命令定之,以配合市場狀況。
|
||
(刪除) | 證券承銷商於承銷期間內,應按其契約所訂之發行價格銷售,並應一次收款。 | |
[說明]
配合第七十五條之修正,爰予刪除。
|
||
證券商非加入同業公會,不得開業。 | 證券商應依其經營證券業務之種類,分別地區,組織同業公會。 證券商非加入同業公會,不得開業。 |
|
[說明]
證券商成立同業公會之組織型態為「全國性單一公會」,爰刪除第一項,原第二項未修正,移列第一項。
|
||
(刪除) | 會員不得兼為其他證券交易所之會員,或與公司制證券交易所訂立使用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之契約。 | |
[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為配合國際化政策,使證券商可成為國外證券交易所之會員,爰予刪除。 |
||
證券商之董事、監察人、股東或受僱人不得為公司制證券交易所之經理人。 公司制證券交易所之董事及監察人至少應有三分之一,由主管機關指派非股東之有關專家任之;不適用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項及第二百十六條第一項之規定。 |
證券商及其股東或經理人不得為公司制證券交易所之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但金融機構兼營證券業務者,因投資關係,並經主管機關核准者,除經理人職位外,不在此限。 公司制證券交易所之董事、監察人至少應有三分之一,由主管機關指派非股東之有關專家任之;不適用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項及第二百十六條第一項之規定。 |
|
[說明]
為配合第一百二十八條之修正,證券商得購買公司制證券交易所股份,因此一投資關係,宜放寬使其得兼任證券交易所之董事、監察人,但為避免因執行業務之利害衝突,及貫徹專職經營之原則,故證券交易所之經理人仍不得兼任。爰修正第一項。
|
||
公司制證券交易所不得發行無記名股票;其股份轉讓之對象,以依本法許可設立之證券商為限。 每一證券商得持有證券交易所股份之比率,由主管機關定之。 |
公司制證券交易所不得發行無記名股票。 | |
[說明]
為過渡公司制證券交易所成為會員制之需要,爰修正本條明定證券交易所股票轉讓之對象以證券商為限;另為避免壟斷並規定每一證券商之持有證券交易所股份之比率由主管機關定之。
|
||
(刪除) | 在公司制證券交易所交易之證券自營商或證券經紀商,不得在其他公司制證券交易所交易,或兼為會員制證券交易所之會員。 | |
[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為配合國際化政策,使證券商可成為國外證券交易所之會員,爰予刪除。 |
||
證券交易所除分別訂定各項準則外,應於其業務規則或營業細則中,將有關左列各款事項詳細訂定之: 一、有價證券之上市。 二、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之使用。 三、證券經紀商或證券自營商之買賣受託。 四、市場集會之關閉與停止。 五、買賣種類。 六、證券自營商或證券經紀商間進行買賣有價證券之程序,及買賣契約成立之方法。 七、買賣單位。 八、價格升降單位及幅度。 九、結算及交割日期與方法。 十、買賣有價證券之委託數量、價格、撮合成交情形等交易資訊之即時揭露。 十一、其他有關買賣之事項。 前項各款之訂定,不得違反法令之規定;其有關證券商利益事項,並應先徵詢證券商同業公會之意見。 |
證券交易所,除分別訂定各項準則外,應於其業務規則或營業細則中將有關左列各款事項詳細訂定之: 一、有價證券之上市。 二、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之使用。 三、證券經紀商或證券自營商之買賣受託。 四、市場集會之開閉與停止。 五、買賣種類。 六、證券自營商或證券經紀商間進行買賣有價證券之程序,及買賣契約成立之方法。 七、買賣單位。 八、價格升降單位及幅度。 九、結算及交割日期與方法。 十、其他有關買賣之事項。 前項各款之訂定,不得違反法令之規定;其有關證券商利益事項,並應先徵詢證券商同業公會之意見。 |
|
[說明]
一、證券交易所主事集中交易市場之交易系統運作,對於交易資訊之掌控最為完整、詳實,而盤中交易資訊為投資判斷重要之依據,宜由證券交易所統籌盤中交易資訊及時揭露事宜,爰於第一項增訂第十款俾資依據。
二、第一項第十款移列第十一款。 |
||
對於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之有價證券,不得有左列各款之行為: 一、在集中交易市場報價,業經有人承諾接受而不實際成交或不履行交割,足以影響市場秩序者。 二、(刪除) 三、意圖抬高或壓低集中交易市場某種有價證券之交易價格,與他人通謀,以約定價格於自己出售,或購買有價證券時,使約定人同時為購買或出售之相對行為者。 四、意圖抬高或壓低集中交易市場某種有價證券之交易價格,自行或以他人名義,對該有價證券,連續以高價買入或以低價賣出者。 五、意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而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者。 六、直接或間接從事其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某種有價證券交易價格之操縱行為者。 前項之規定,於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準用之。 違反前二項規定者,對於善意買入或賣出有價證券之人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之責。 第二十條第四項之規定,於前項準用之。 |
對於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之有價證券,不得有左列各款之行為: 一、在集中交易市場報價,業經有人承諾接受而不實際成交或不履行交割,足以影響市場秩序者。 二、在集中交易市場,不移轉證券所有權而偽作買賣者。 三、意圖抬高或壓低集中交易市場某種有價證券之交易價格,與他人通謀,以約定價格於自己出售,或購買有價證券時,使約定人同時為購買或出售之相對行為者。 四、意圖抬高或壓低集中交易市場某種有價證券之交易價格,自行或以他人名義,對該有價證券,連續以高價買入或以低價賣出者。 五、意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而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者。 六、直接或間接從事其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某種有價證券交易價格之操縱行為者。 前項之規定,於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準用之。 違反前二項規定者,對於善意買入或賣出有價證券之人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之責。 第二十條第四項之規定,於前項準用之。 |
|
[說明]
一、第一項第二款刪除。
二、第一項第三款係規範所謂「相對委託」之交易行為,此種行為亦製造市場交易活絡之假象,影響市場行情,實有必要予以禁止;再者,本款與四款「意圖」須與其刻意之炒作行為結合才有構成犯罪之可能;而司法機關審理時,更須詳究其不法意圖之存在,始可認為該當本條之犯罪構成要件,加以定罪論刑,並不至於有浮濫或擴張適用之虞。 三、為有效規範市場秩序,保障投資人權益,修正第一項第六款有嚇阻不法之徒利用各種操縱手段或市場弊端不當影響市場行情之功能。 |
||
發行股票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持有公司股份超過百分之十之股東,對公司之上市股票,於取得後六個月內再行賣出,或於賣出後六個月內再行買進,因而獲得利益者,公司應請求將其利益歸於公司。 發行股票公司董事會或監察人不為公司行使前項請求權時,股東得以三十日之限期,請求董事或監察人行使之;逾期不行使時,請求之股東得為公司行使前項請求權。 董事或監察人不行使第一項之請求以致公司受損害時,對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 第一項之請求權,自獲得利益之日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第二十二條之二第三項之規定,於第一項準用之。 關於公司發行具有股權性質之其他有價證券,準用本條規定。 |
發行股票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持有公司股份超過百分之十之股東,對公司之上市股票,於取得後六個月內再行賣出,或於賣出後六個月內再行買進,因而獲得利益者,公司應請求將其利益歸於公司。 發行股票公司董事會或監察人不為公司行使前項請求權時,股東得以三十日之限期,請求董事或監察人行使之;逾期不行使時,請求之股東得為公司行使前項請求權。 董事或監察人不行使第一項之請求以致公司受損害時,對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 第一項之請求權,自獲得利益之日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第二十二條之二第三項之規定,於第一項準用之。 |
|
[說明]
一、增訂第六項。
二、規範公司發行具有股權性質之其他有價證券如可轉換公司債等準用本條,以周嚴有價證券之歸入權行使規範。 |
||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違反第二十條第一項、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項、第二項或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第一項之規定者。 二、已依本法發行有價證券公司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受僱人,以直接或間接方式,使公司為不利益之交易,且不合營業常規,致公司遭受損害者。 |
違反第二十條第一項或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項、第二項之規定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 |
[說明]
一、本條原規範之刑責,其低刑度可處罰金,顯不足以嚇阻違法,爰參照銀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提高其刑度,將罰金刑修正為新臺幣。另就違反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之刑事責任,依第一百七十五條規定,僅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形之下,顯然無從發揮嚇阻犯罪之功能。爰將違反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第一項禁止利用內部消息買賣公司股票圖利之規定之刑罰由第一百七十五條移列本條第一款,並提高其最高刑度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已發行有價證券公司之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受僱人等相關人員,使公司為不合營業常規或不利益交易行為,嚴重影響公司及投資人權益,有詐欺及背信之嫌,因受害對象包括廣大之社會投資大眾,犯罪惡性重大,實有必要嚴以懲處,爰增列處罰。 |
||
證券交易所及證券投資信託事業之董事、監察人或受僱人,對於職務上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不正利益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二百四十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人員對於違背職務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不正利益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二項之罪者,所收受之財物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
證券交易所及證券投資信託事業之董事、監事、監察人或受僱人,對於職務上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不正利益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人員對於違背職務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不正利益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二項之罪者,所收受之財物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
|
[說明]
罰金刑修正為以新臺幣為單位。另由於違反本法之犯罪者,往往多屬於嚴重之經濟犯罪,參照過去執行案例實務,低額罰金顯不足以收嚇阻之效,故參酌銀行法提高罰金刑之幅度,將最高刑度提高。
|
||
對於前條人員關於違背職務之行為,行求期約或交付不正利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百八十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而自首者,得免除其刑。 |
對於前條人員關於違背職務之行為,行求期約或交付不正利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而自首者,得免除其刑。 |
|
[說明]
罰金型修正為以新臺幣為單位。另由於違反本法之犯罪者,往往多屬於嚴重之經濟犯罪,參照過去執行案例實務,低額罰金顯不足以收嚇阻之效,故參酌銀行法提高罰金刑之幅度,將最高刑度提高。
|
||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二百四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於依本法第三十條、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至第三項或第九十三條規定之申請事項為虛偽之記載者。 二、對有價證券之行情或認募核准之重要事項為虛偽之記載而散布於眾者。 三、發行人或其負責人、職員有第三十二條第一項之情事,而無同條第二項免責事由者。 四、發行人或其關係人、證券商或其委託人、證券商同業公會、證券交易所或第十八條所定之事業,對於主管機關命令提出之帳簿、表冊、文件或其他參考或報告資料之內容有虛偽之記載者。 五、發行人、證券商、證券商同業公會、證券交易所或第十八條所定之事業,於依法或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所發布之命令規定之帳簿、表冊、傳票、財務報告或其他有關業務文件之內容有虛偽之記載者。 六、就發行人或某種有價證券之交易,依據不實之資料,作投資上之判斷,而以報刊、文書、廣播、電影或其他方法表示之者。 七、會計師或律師,於查核公司有關證券交易之契約、報告書或證明文件時,為不實之簽證者。 主管機關對於前項第七款之情事,得予以停止執行簽證工作之處分。 |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於依本法第三十條、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至第三項或第九十三條規定之申請事項為虛偽之記載者。 二、對有價證券之行情或認募核准之重要事項為虛偽之記載而散布於眾者。 三、發行人或其負責人、職員有第三十二條第一項之情事,而無同條第二項免責事由者。 四、發行人或其關係人、證券商或其委託人、證券商同業公會、證券交易所或第十八條所定之事業,對於主管機關命令提出之帳簿、表冊、文件或其他參考或報告資料之內容有虛偽之記載者。 五、發行人、證券商、證券商同業公會、證券交易所或第十八條所定之事業,於依法或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所發布之命令規定之帳簿、表冊、傳票、財務報告或其他有關業務文件之內容有虛偽之記載者。 六、就發行人或某種有價證券之交易,依據不實之資料,作投資上之判斷,而以報刊、文書、廣播、電影或其他方法表示之者。 七、會計師或律師,於查核公司有關證券交易之契約、報告書或證明文件時,為不實之簽證者。 主管機關對於前項第七款之情事,得予以停止執行簽證工作之處分。 |
|
[說明]
罰金刑修正為以新臺幣為單位。另由於違反本法之犯罪者,往往多屬於嚴重之經濟犯罪,參照過去執行案例實務,低額罰金顯不足以收嚇阻之效,故參酌銀行法提高罰金刑之幅度,將最高刑度提高。
|
||
違反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八條之二第一項、第四十三條第一項、第四十三條之一第二項、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至第三項、第六十條第一項、第六十二條第一項、第九十三條、第九十六條至第九十八條、第一百十六條、第一百二十條、或第一百六十條之規定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百八十萬元以下罰金。 | 違反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二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一項、第四十三條之一第二項、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至第三項、第六十條第一項、第六十二條第一項、第九十三條、第九十六條至第九十八條、第一百十六條、第一百二十條、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第一項或第一百六十條之規定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 |
[說明]
一、罰金刑修正為以新臺幣為單位。另由於違反本法之犯罪者,往往多屬於嚴重之經濟犯罪,參照過去執行案例實務,低額罰金顯不足以收嚇阻之效,故參酌銀行法提高罰金刑之幅度,將最高刑度提高。
二、將原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第一項之罰則改列於第一百七十一條加重處罰,本條之規定刪除。 三、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二第一項第一款適用對象為負責政策之公務人員,已受公務員服務法及刑法刑責規範,故將第二項刪除,以避免規定之重疊產生適用上之問題。 |
||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百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違反第三十一條第一項、第三十四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五十條第二項、第一百十九條、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百五十條或第一百六十五條之規定者。 二、違反主管機關依第六十一條所為之規定者。 |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違反第三十一條第一項、第三十四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五十條第二項、第一百十九條、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百五十條或第一百六十五條之規定者。 二、違反主管機關依第六十一條所為之規定者。 三、違反主管機關其他依本法所為禁止、停止或限制之命令者。 |
|
[說明]
一、罰金刑修正為以新臺幣為單位。另由於違反本法之犯罪者,往往多屬於嚴重之經濟犯罪,參照過去執行案例實務,低額罰金顯不足以收嚇阻之效,故參酌銀行法提高罰金刑之幅度,將最高刑度提高。
二、第三款為一概括規定,牴觸罪刑法定主義,且主管機關所發布之行政命令何其多,一旦違反就要科以刑責,顯然嚴重侵害人權,違反憲法保障人權之規定故予刪除。 |
||
違反第七十四條或第八十四條之規定者,處相當於所取得有價證券價金額以下之罰鍰。但不得少於新臺幣十二萬元。 | 違反第七十四條或第八十四條之規定者,處相當於所取得有價證券價金額以下之罰鍰。但不得少於二萬元。 | |
[說明]
罰鍰處分修正為以新臺幣為單位;並為確實達行政罰鍰效果,斟酌將罰鍰額度提高。
|
||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十二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二十二條之二第一項、第二項、第二十五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二十六條之一、第三十六條第四項、第四十三條之一第一項、第五十八條、第六十九條第一項、第七十三條、第七十七條、第七十九條、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二項、第一百四十七條、第一百五十二條或第一百五十九條之規定者。 二、發行人或其關係人、證券商或其委託人、證券商同業公會、證券交易所或第十八條所定之事業,對於主管機關命令提出之帳簿、表冊、文件或其他參考或報告資料,逾期不提出,或對於主管機關依法所為之檢查予以拒絕或妨礙者。 三、發行人、證券商、證券商同業公會、證券交易所或第十八條所定之事業,於依法或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所發布之命令規定之帳簿、表冊、傳票、財務報告或其他有關業務之文件,不依規定製作、申報、公告、備置或保存者。 四、違反主管機關依第二十六條第二項所定之公開發行公司董事、監察人股權成數及查核實施規則之規定者。 五、違反第二十八條之二第二項、第四項至第七項及主管機關依第三項所規定之事項者。 有前項第二款至第四款規定之情事,經主管機關科處罰鍰,並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仍不辦理者,得繼續限期令其辦理,並按次連續各處新臺幣二十四萬元以上一百二十萬元以下罰鍰,至辦理為止。 |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二十二條之二第一項、第二項、第二十五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二十六條之一、第三十六條第四項、第四十三條之一第一項、第五十八條、第六十九條第一項、第七十三條、第七十七條、第七十九條、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二項、第一百四十七條、第一百五十二條或第一百五十九條之規定者。 二、發行人或其關係人、證券商或其委託人、證券商同業公會、證券交易所或第十八條所定之事業,對於主管機關命令提出之帳簿、表冊、文件或其他參考或報告資料,逾期不提出,或對於主管機關依法所為之檢查予以拒絕或妨礙者。 三、發行人、證券商、證券商同業公會、證券交易所或第十八條所定之事業,於依法或主管機關基於法律所發布之命令規定之帳簿、表冊、傳票、財務報告或其他有關業務之文件,不為製作、申報、公告、備置或保存者。 四、違反主管機關依第二十六條第二項所定之公開發行公司董事、監察人股權成數及查核實施規則之規定者。 有前項第二款至第四款規定之情事,經主管機關科處罰鍰,並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仍不辦理者,得繼續限期令其辦理,並按次連續各處四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鍰,至辦理為止。 |
|
[說明]
一、罰鍰處分修正為以新臺幣為單位;並為確實達行政罰鍰效果,斟酌將罰鍰額度提高。
二、配合第二十條之一規定,爰參照稅捐稽徵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二項,就拒不受調查者,予以適當之行政處分,爰於第一項增訂第五款。 三、為防止藉逾期製作、申報、公告等方式規避行政責任,故修正第一項第三款,概括規定祇要不依規定製作、申報、公告等,即已構成行政罰鍰之要件,不以完全不作為為唯一條件。 |